跑步 vs 健步走,5 公里大對比
跑步與健步走,作為大眾喜愛的鍛煉方式,5 公里這一距離,不管是跑還是走,都被視為很經典且合適的運動量。
從疾病預防角度看 :一項對超 3.3 萬名跑者和 1.5 萬名走路者長達 6 年的研究發現,在降低高血壓、高膽固醇和 2 型糖尿病風險上,跑步與步行效果相當。若二者消耗同等能量,走路在降低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血癥風險方面略勝一籌,其帶來的健康益處甚至超越跑步。具體數據為,每增加 1 個代謝當量(MET)的能耗,跑步可使高血壓風險降低 4.2%,高膽固醇風險降低 4.3%,2 型糖尿病風險降低 12.1%,冠心病風險降低 4.5%;走路則能使高血壓風險降低 7.2%,高膽固醇風險降低 7.0%,2 型糖尿病風險降低 12.3%,冠心病風險降低 9.3%。
從身體代謝效率提升角度來看 :研究人員在調整身體質量指數(BMI)后對比發現,跑步對提高身體代謝效率的效果更為顯著。
所以總的來說,二者都能為身體帶來諸多益處,關鍵在于能否長期堅持。
適合跑步還是健步走,因人而異
健步走更適宜的人群
長期缺乏運動者 :運動強度低,身體更容易適應,能避免因初期強度過大而放棄或受傷。
體重過大肥胖者 :對膝關節、腳踝等沖擊力小,能降低受傷風險。
65 歲以上老年人 :隨著年齡增長,身體各方面機能有所下降,走路更安全,跌倒風險低。
有慢性疾病的人 :如心臟病患者、高血壓患者、骨質疏松癥患者等,走路強度可控,風險也相對可控。
孕中晚期的孕婦 :在醫生允許下,走路是孕期推薦的安全有氧運動之一,有助于控制體重、緩解不適、促進分娩。
跑步更適宜的人群 :年齡相對較低,心臟、血管健康,且具備一定運動基礎,想要進一步提高心肺耐力和減重效果的人。
跑步和走路,運動時的 3 大要點
運動時長與頻率
研究表明,每次運動時長在 30 - 60 分鐘之間較佳,若運動超 90 分鐘,可能會產生負效應。一般來說,每周跑步或走路 3 - 5 次為宜。跑步 5 公里大概耗時 30 分鐘左右,走路 5 公里則大概需要 60 分鐘左右。
運動時間選擇
上午 8 - 10 點 :一項超 8.6 萬人的大規模研究顯示,此時段鍛煉能顯著降低 16% 冠心病風險和 17% 中風風險,與不運動的人相比,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有保護作用,可使其患病風險降低 26% - 27%。
下午 16 - 18 點 :經過大半天工作,肌肉韌帶充分活動,心率血壓平穩,適合進行較為劇烈的有氧運動,如跑步、打球、游泳等。
運動注意事項
運動前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基本判斷,如有喝酒、睡眠不足、感冒、發燒等情況,應減少運動量或進行輕度運動,避免劇烈運動。
若長期不運動,建議從低強度運動、短時間開始,如每日快走 15 分鐘,每周增量不超過 10%。切勿長期不運動后突然劇烈運動,以防肌肉拉傷或出現心臟風險。
運動過程中要及時補充水分,小口多次飲用,高強度運動后還需補充電解質。
無論是跑步還是走路,堅持才是關鍵。每一步都為健康添磚加瓦,讓身體活力滿滿。別糾結選哪種,邁出第一步最重要。現在就行動起來,用適合自己的方式,跑起來、走起來,開啟健康生活新篇章!
部分內容來源:健康時報